邹律师:13682250268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有哪些赔偿标准和范围?

时间:2019-09-19浏览量: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admin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与标准 依照《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费;2、误工费;3、陪护费;4、住院伙食补助费;5、残疾生活补助费;6、残疾用具费;7、丧葬费;8、被扶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10、住宿费;11、精神损害抚慰金;12、鉴定费。

  笔者认为,对上述因医疗事故而产生的损失,其赔偿标准应首先适用《条例》、《通知》的规定,《条例》、《通知》没有规定的,则可比照《解释》的规定予以赔偿。 (一)医疗费 《条例》第50条第(1)项规定:“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与《解释》第十九条比较,这里的“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具有特殊性。在审查医疗事故而产生的医疗费凭据时,应将医疗事故而产生的医疗费与患者因治疗原发病所应支付的医疗费用分开,对患者原发病治疗的费用应不予赔偿。“基本医疗费”系指满足患者普通的、一般性的治疗所需费用,而不能享受特殊的治疗。如住高级病房、使用进口或贵重药物等。

  审判实践中有人提出,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应就近治疗,需转院治疗时,应经原就诊医院同意。还有人认为,患者门诊治疗费用,一般不应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第144条规定,“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

  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对此不应过分苛求,应根据案件综合情况予以认定。一方面,患者有权根据病情和医疗机构治疗水平、技术条件、服务质量、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等具体情形选择就医医院。如一味硬性以“就近就地”进行限制,则剥夺了患者的选择权。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不同意患者转院,实际上可能导致患者的利益再次受到侵害。另外关于门诊治疗费用的问题,有时患者因受经济条件限制,本应住院治疗但因无钱住院只好到门诊就医治疗,如对门诊费用不支持,显然有违公平原则。

  另一方面,为防止少数患者有意扩大医疗费用的支出,法院对患者提供的医疗费证据,应当认真审查。如受害人用药、转院是否合理,总体花费与病情是否相符,用药与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是否相关,门诊费用是否系因医疗事故而发生的支出等等,并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综合予以确认。

  《条例》第50条第(1)项对医疗费的规定不尽完善,只提到“凭据支付”,未提及“病历和诊断证明”,这是该条的缺陷。对此,可参照《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处理。 按照《条例》第52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患者主张后续治疗费的,应当要求患者举证,举不出证据,则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患者不能另行主张。一般应以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所作的鉴定结论来确定患者的后续治疗费用。对个别医生或有些医疗机构出具的后续治疗费的证明,应进行认真审查。 (二)误工费 《条例》第50条第(二)项规定:“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对该条在理解中尚存在歧义:1、对误工时间确定不明,即如何确定误工费的起止时间;2、“上一年度”是指什么时候的上一年度;3、职工年平均工资,是按省级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还是县市级年平均工资标准;4、农村居民或农民进城打工人员属于何种职工。

  审判实践中,对误工时间的认定,有不同做法。如有的法院以患者住院的天数来确认,有的法院以从患者入院之日至伤残鉴定结论之日的时间来确定,有的法院以从患者入院之日至实际伤残之日的时间来确定,等等。笔者认为,误工时间应从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算至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前一日。这是因为,患者入院之日,是因其本身患病而入院治疗,并非医方的侵害行为而引起其误工,故不宜以入院之日起算,只有从医疗事故发生之日,即医疗行为引起侵害事实发生时,才造成患者误工。故误工起算时间以医疗事故发生之日为宜。终止之日宜定为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前一日,因为在伤残鉴定结论之后,对患者可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对于患者没有申请伤残鉴定,或没有伤残的医疗事故赔偿,其误工费如何计算?起算时间应仍为医疗事故发生之日,终止之日则以患者实际住院天数,或以医院出具的患者出院后需休息的时间来确定。

  这里的“上一年度”是指医疗事故发生时的上一年度?或是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上一年度?或是伤残实际发生的上一年度?审判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笔者认为,这里的“上一年度”可参照《解释》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即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年度,这是因为:

  1、《证据规则》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依据上述规定,一审举证的最后期限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故确定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上一年度,与证据规则的司法解释保持一致。

  2、由于误工费属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尽量弥补患者的损失,将时间定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上一年度适宜。因为这一时间点最接近对受害人的损失,通常对受害人较为有利。 这里的“职工年平均工资”,笔者认为,应当参照《解释》第三十五条规定,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的有关统计数据确定。如果是农村居民或农民进城打工人员,则以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如果是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由于我国目前对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管理不完善,绝大部分没有照章纳税,无法知道其收入实际是多少,其提供的证据往往有很大的虚假程度,因而可参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上一年度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计算。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在线律师